广东省惠州港一派繁忙。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,要准确把握2023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,敢担当,善作为,察实情,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,努力实现2023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,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春潮涌动,万物竞发。当前,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对全年经济工作任务细化分解、落实到人,确保积极有序推进、高效完成目标。今日起,本版推出“经济大省勇挑大梁”系列报道,以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河南、四川等经济大省为样本,展现当地走在前、挑大梁的发力方向和重点措施,传递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的坚定信心。
——编 者
2月的岭南,已是春光明媚,万紫千红;南海之滨,海天交映,春潮涌动。
在伶仃洋下,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主体工程浇筑正式收官;在南沙港码头,满载2000多辆国产汽车的滚装船驶向中东;在南粤大地,总量1530个、总投资约8.4万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陆续展开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“扎扎实实抓好今年,抓好5年,再深耕10年、30年,争取再造一个新广东、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。”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。
激发经济大省发展新动能
驱车沿着珠三角环线高速疾驰,沿路工厂车间机器轰鸣,大街小巷人来人往,公路铁路流通顺畅……南粤大地正升腾着澎湃活力。
“从生产羽绒服到生产微波炉,再到如今生产开发全系列智能家电,从手工作坊到自动化生产线,再到如今的智能化无人车间,格兰仕走过的40年,是珠三角诸多民营企业共同走过的‘微笑曲线’。”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说。
“美的以创新驱动发展,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,勇于探索新路径,激发新动能。”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说:近3年美的在粤累计新增投资超250亿元,只有坚定地投资未来、投资科技、投资人才,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。
历经4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,广东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出发,一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生动演绎岭南春早、潮涌珠江的发展奇迹。
从工业2.0到工业4.0,从“珠江水、广东粮、岭南衣、粤家电”,到向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无人机等产业不断升级;从“三来一补”起步,到民营、外资、国有多种经济类型竞相发展,广东已成为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。
统计显示,过去5年,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了3个万亿元级台阶,2022年超12.9万亿元,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.7万家,5年增加2万家;高新技术企业达6.9万家,5年翻了一番多。
如今,广东在量的积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然而不可回避的是,目前广东整体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,动能转换、爬坡过坎,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,亟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培育更多发展新动能,为高质量发展创造重要增长极与动力源。
构筑战略性产业集群矩阵
走进位于广州番禺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,智能生产线上机器人挥舞着手臂,自动导引运输车不停穿梭,传送带上一台台新能源汽车次第向前。“这里以广汽埃安产业链为依托,包括‘三电’关键技术、数字化智能座舱、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数十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集在周边,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,构建了完整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体系。”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介绍。
无独有偶,百公里外的深圳比亚迪从2022年3月起停产燃油车整车,成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车企;2022年,比亚迪全年销量超186万辆,同比增长152.5%,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名。“我们将坚持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,助力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”比亚迪高级副总裁何志奇说。
以比亚迪、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为先导,2022年广东汽车产业营收首次超万亿元,成为广东第八个超万亿元产业集群。
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广东出台规划,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、智能家电、汽车产业、软件与信息服务、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,以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智能机器人、区块链与量子信息、新能源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广东构筑万亿元产业集群矩阵,“广东智造”加速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跃升,支撑当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
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以实体经济为本、坚持制造业当家,加快建设制造强省、质量强省,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。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、厅长涂高坤表示:广东省聚力实施“大产业”“大平台”“大项目”“大企业”“大环境”五大提升行动,谋划再打造若干新的万亿元级、五千亿元级产业集群,前瞻布局未来产业;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大平台,推动广东加快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。
“广东过去以制造业起家,也必将依靠制造业赢得未来,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。”广东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。
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
一声汽笛长鸣,装载着TCL集团波兰工厂生产所需液晶显示面板和电子元件的中欧班列,从广州货运中心下元站缓缓驶出,15天后将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。“广州至马拉舍维奇的中欧班列开通,我们又多了一条连接国内的便捷运输线。”TCL集团波兰工厂负责人介绍。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:企业在全球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,可以有效促进相关核心器件、材料和装备出口。
在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,一个个货柜精准对接物料入口;不远处,一批批时尚家居用品经过称重、贴标、海关申报以及查验放行等环节,迅速装船发往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。一进一出之间,“买全球”与“卖全球”齐头并进,筑牢了广东外贸发展的根基。
从衣服鞋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出口,到家电机电产品出口,再到汽车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,近年来,广东外贸量质齐升,成功实现外贸产品出口转型升级,不断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。
粤西湛江东海岛外海天一色,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建设渐入佳境。继首套年产6万吨改性工程塑料装置正式投产之后,一体化基地建设已经全面展开。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表示:湛江一体化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,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,截至2021年底,广东省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8.9万家,利用外资5239.1亿美元;2022年,广东实际利用外资1819.0亿元,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3365家。
“广东确立了外贸、外资、外包、外经、外智‘五外联动’的发展措施。在外资方面,当地大力开展制造业引资专项行动,做好链主招商、隐形冠军招商、未来产业招商和科技项目招商。”广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张劲松说,广东将构建大招商格局,重点建立内外资一体化招商新机制。
此外,广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推动三地规则衔接、机制对接,全面推进横琴、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。当前粤港澳大湾区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,横琴、前海、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稳健起步,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利好日益凸显。广东正携手港澳,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。
加快锻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
2月8日,在汕头南澳岛,瞄准全球前沿基础研究的研讨新平台“南澳科学会议”正式启动;在惠州,中科院“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”和“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”两大科学装置正在加紧施工之中;在深圳光明科学城,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,既对学术界共享,也对产业界开放……
当前,广东的高新技术企业数超6万家,发明专利有效量近44万件,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2.6万件,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领跑全国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加强基础研究,突出原创,鼓励自由探索。长期以来,依托企业主体,广东科技成果产业化动力足、效率高,成果丰硕,构筑起广东的创新竞争优势。不过,以基础研究能力为代表的上游环节建设不充分,抑制了下游环节成果产业化能力进一步增强,已经成为制约广东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性短板。
无人机产业是深圳的优势产业。2022年全国无人机产业产值达1170多亿元,深圳约占全国的2/3,出口占全国总量的90%以上。在深圳,无人机产业已形成以大疆、道通、潜行等龙头企业为带动、产业链为依托、研究机构为支撑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。
“广东将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,强化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。”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、厅长龚国平表示:广东加大科研投入、集聚创新人才,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和新产品、新工艺、新设备、新材料等关键环节,加强技术攻关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优势生产力,支撑高质量发展。
目前广东正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“卓粤”计划中,预计将1/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,加快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、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。广东还将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机遇,不断优化引才引智环境,增强对人才吸引力,推动广东制造业强筋骨、上台阶。(本报记者 陈伟光 李 刚)
来源:人民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