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必然选择。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
当前,中国在数字经济取得哪些显著成就?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?该如何统筹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?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“数字经济”论坛上,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接受记者采访。
记者:本次数字经济论坛的主题为“共商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新时代”,您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?
任贤良:本次论坛以“共商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新时代”为主题,就是要共谋数字经济创新发展,共商数字经济开放合作,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,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,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。论坛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,大家深入交流,积极分享,为共商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新时代出谋划策,共同推动构建和平、安全、开放、合作、有序的网络空间。
记者:近年来,中国不断加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具体来看,这些年中国数字经济取得哪些显著成就?
任贤良:自2018年以来,中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,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,数字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,已经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一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。截至今年7月,中国国内运行5G基站达196.8万个,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4.75亿户。截至2021年底,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,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。
二是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。从2017年到2021年,中国数据产量从2.3ZB增长至6.6ZB,全球占比9.9%,位居世界第二。
三是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。5G实现技术、产业、应用全面领先,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。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,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高。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。
四是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。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,从2012年至2021年,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,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.6%提升至39.8%。
记者:在您看来,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?
任贤良:尽管中国数字经济取得了明显成就,但仍存在大而不强、快而不优的问题,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。特别是,在芯片、操作系统、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存在较大短板,存在断供断链的风险;数字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,娱乐、消费领域领先,但产业互联网发展不足;传统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,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“不愿”“不敢”“不会”的困境;“数据壁垒”“数据孤岛”等现象突出,数据要素的价值还未充分释放。
记者:中国实现从数字大国向数字强国转型升级,应当大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。您认为具体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?
任贤良:一是坚持合作共赢,推动全球数字合作新格局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未来,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要加快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,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,在数字抗疫、数字技术应对气候变化、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与各国加强多元化合作,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。
二是坚持创新驱动,促进数字经济新发展。创新是第一动力。应加强统筹协调,加快锻造长板、补齐短板,短期来看,应基于中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,加大政策引导、金融扶持力度,扩大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的应用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快迭代更新,促进形成政产学研用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。长期来看,应提升原始创新能力,全面布局基础研究,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。加强对6G、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神经芯片等前沿技术攻关,增强数字科技创新原动力。
三是坚持多措并举,打造数字经济新生态。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。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,完善金融、财税、国际贸易、人才、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,加快建立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,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;要深化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,特别是促进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发展,推动建设5G全连接工厂,加快提升工业大数据价值;要鼓励平台企业依托市场、技术、数据等优势,加快赋能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等实体经济。
四是坚持人才引领,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。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要建设高素质信息化发展人才队伍,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。要加大基础学科建设、底层技术人才培养,支持地方政府、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加强合作,努力造就更多大师、战略科学家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、青年科技人才、卓越工程师、高技能人才;要持续优化人才政策和环境,吸引更多数字技术的高端人才回国创业就业,用好用活各类人才。
(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林佳欣)
来源:光明网